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,永远没有休止符,必须抓常抓细抓长,持续努力,久久为功。严防“节日腐败”也是常谈常新。元旦春节期间,哈尔滨市联社党组提醒全辖广大党员干部,习近平总书记这些要求请务必牢记!
为什么要抓节日作风?是对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检验。
重大节日期间,是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检验。中秋节、国庆节就要到了,要坚决刹住公款送节礼、公款吃喝、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,过一个风清气正的中秋节、国庆节。
——2013年8月28日至31日,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强调
今年中秋节中央纪委抓月饼,看起来是小事,其实是抓这后面隐藏的腐败。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,抓了国庆节抓新年,抓了新年抓春节,抓了春节抓清明节、抓端午节,就这么抓下去,总会见效的,使之形成一种习惯、一种风气。
——2013年9月23日至25日,习近平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
我们抓住重要节点,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,加强日常监督检查,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,坚决防止反弹,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。
——2016年1月12日,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
窗体顶端
节日期间如何做?之一:自觉坚守岗位
我在地方工作时,逢年过节都得值班,生怕出了什么事。很多地方和部门的负责同志一到节假日就不见了,到外地去休假了。跑到那么远的地方怎么放得下心?一旦有个什么事怎么办?当领导干部就要有强烈的责任感,节假日尤其要自觉坚守岗位。没有说不让休息,但关键是如何休息、在哪儿休息,有没有考虑到自己肩负的职责。大部分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做得是好的,节假日都能自觉坚守岗位。这不也是一种规矩吗?
——2015年1月13日,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
节日期间如何做?之二:严守纪律和规矩
作风问题有的看起来不大,几顿饭,几杯酒,几张卡,但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,都与公款、公权有关系。公款姓公,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;公权为民,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。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,做到公私分明、克己奉公、严格自律。
——2014年1月14日,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
一到节假日甚至不是节假日,有些人就到处跑,还带着一大家子,吃好的,住好的,玩好的,大江南北,长城内外,哪儿好就往哪儿去。不少是公款消费,财政成了他们家的钱包,财政局长成了他们家的管账先生。
——2014年1月14日,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
节日期间如何做?之三:注重家风建设
必须持之以恒反对“四风”,必须坚决同特权思想、特权现象作斗争,必须注重家风建设、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,必须诚恳接受各方面监督。
——2016年10月27日,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
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,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讲党性、重品行、作表率,带头注重家庭、家教、家风,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,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、尊法守法。
——2016年12月9日,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
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,廉洁修身,廉洁齐家,防止“枕边风”成为贪腐的导火索,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,防止身边人把自己“拉下水”。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、交往圈、娱乐圈,在私底下、无人时、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,始终不放纵、不越轨、不逾矩,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。
——2018年3月10日,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
节日期间如何做?之四: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
干部要想行得端、走得正,就必须涵养道德操守,明礼诚信,怀德自重,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,特别是要增强自制力,做到慎独慎微。
——2019年3月1日,习近平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
节俭朴素、力戒奢靡,是我们党的传家宝。现在,我们生活条件好了,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,必须坚持以俭修身、以俭兴业,坚持厉行节约、勤俭办一切事情。年轻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,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,坚决抵制享乐主义、奢靡之风,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。
——2021 年3月1日,习近平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
节日期间如何做?之五:不忘人间真情
万家团圆、共享天伦,走亲访友、共祝美好,贯穿其中的就是浓浓的亲情、友情、爱情、同志之情。当今社会快速变化,人们为工作废寝忘食,为生计奔走四方,但不能忘了人间真情,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,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,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。
——2017年1月26日,习近平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